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乌兰察布市2015年上半年财政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主动作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困难和风险,财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财政经济运行状况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8.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6.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完成199.2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完成142.4亿元,增长6.2%。
  1、农牧业形势不容乐观。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但旱情较为严重。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37.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802.7万亩。完成马铃薯播种面积387万亩。春耕春播时期形势较好,但在后期雨水减少且分布不均,集宁等地雨水较为充沛或与往年持平,但商都、化德、中旗、丰镇、凉城等地旱情持续扩大,再加上地温偏低和光照不足的影响,苗情较差且部分有早熟现象,农牧业形势较为严峻。牲畜存栏有序增长,但价格持续走低。截至6月底,全市家畜存栏数942.3万头只,增长3.4%。肉牛、肉羊、生猪分别出栏4.5万头、208.2万只和48.5万口,同比分别增长3.9%、2.9%和3.3%。新建或改扩建“百千万”规模养殖场102个,畜牧业标准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主要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6月末,牛肉、羊肉和猪肉价格分别同比下跌13.96%、20.19%和9.09%,鸡肉、鸡蛋价格分别同比下降2.22%、24.71%。冷凉蔬菜基地建设扎实开展。上半年,10个3万亩冷凉蔬菜标准园以及前旗、商都两个50平方公里露地蔬菜产业园已全部落实。同时,在全区首家开展露地蔬菜保险试点工作,已对15个品种2.46万亩露地蔬菜完成投保。
  2、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截至5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4亿元,同比增长20.9%。保运行措施发力明显。实施“一企一策”推动129户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同时,争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电石、铁合金等特色优势产业的124户企业列入自治区电价补贴政策。上半年,全市66户参与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的企业完成交易电量41亿千瓦时,节约用电成本8864.8万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增长,截止5月底,全市重点监测的1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80%的产品实现增产。主导产业稳步推进。上半年,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9.1%,比1-5月份高出0.9个百分点。除电力行业增加值下降2%以外,其余行业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增加值分别增长14.2%、75.5%和29.2%,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1.5个、39.2个和45.9个百分点;冶金、化工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8%和31.1%,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
  3、服务业仍处低迷。商贸物流业发展放缓。上半年,全市“煤炭、马铃薯、皮革”三个交易中心实现营业收入9.6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亿元。开复工建设商贸物流项目47项,开复工率45.6%,比去年同期下降15.7个百分点,完成投资10.79亿元,同比下降28%。乌兰察布机场临空产业园区获自治区批准设立。马铃薯(恒信精功与深圳前海合作)电子交易中心,内蒙古铁合金交易中心,康泰惠民园农副产品电子交易中心等三个交易平台有序推进。旅游业势头强劲。紧紧抓住被授予“中国草原避暑之都”、“全国自驾旅游目的地试点城市”的机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接待各类游客48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8亿元。金融业健康发展。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57.97亿元,增长9.5%;贷款余额535.03亿元,增长12.2%,高于存款增速2.7个百分点。
  4、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4.6亿元,同比增长15.5%,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2.1亿元,增长133.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6.8亿元,增长49.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5.8亿元,下降22.5%。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在重点项目领导干部包联制的基础上,先后多次派出督查组对各地重大项目建设进行督查调研,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难题,有力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进程。上半年,全市320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245项,开复工率为76.6%,完成投资233.2亿元;53项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44项,开复工率为83%,完成投资75.68亿元;44项列入自治区三级推进重大项目,开复工41项,开复工率93.2%,完成投资72.36亿元。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上半年,我市围绕国家推出的11个工程包、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方面,储备申报中央2015年预算内投资项目735项,总投资2235.07亿元。目前,233项已完成审批手续,总投资1353.92亿元。项目资金筹措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发改系统围绕国家和自治区投资方向,争取上级资金14.49亿元,同比增长14%,居自治区前列。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23项,到位资金111.14亿元。开工建设PPP项目13项,完成投资14.3亿元,其中,引入社会资本9.8亿元。
  5、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深入展开。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为抓手,上半年,全市在建城建项目492项,完成投资25.54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5项,完成投资6.13亿元;房地产开发建设面积1158.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58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95.64万平方米、8856套;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0240套(户),完成投资12.7亿。交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国道335集宁至科布尔、国道512丰镇至口子村、208断头路集宁与前旗连接线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24项公路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49.1亿元。集宁机场各项手续基本完善,可望10月底实现试航。呼张客运专线内征拆工作基本完成,我市境内176公里已开工160公里,集宁高铁车站正在加紧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卓资隆盛、兴和七家营、四子王红格尔等3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商都杨柳等9项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稳步推进。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扎实开展,上半年,解决了6.7万人、4.33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全面推进“五城联创”行动,特别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重点,实行单位包联共建小区责任制,进一步加大中心城区及全市生态建设力度。上半年,全市营造林31.5万亩,其中,国家重点林业生态项目17.5万亩,重点区域绿化任务14万亩。新增水保治理面积68.25万亩,生态修复面积20.9万亩,生态和人居环境持续改观。
  6、“十个全覆盖”工程进展顺利。截至6月底,全市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投入资金17.66亿元。危房改造完成年度任务的79.5%,村庄整治完成任务的73.5%,街巷硬化完成任务的84.4%,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完成任务的88.7%,安全饮水完成任务的94%,校舍建设改造完成任务的60%,卫生室完成任务的94.5%,文化活动室完成任务的95.2%,便民连锁超市完成任务的88.2%,2741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7、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研究出台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2014年本),不断减少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审批事项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5.5个工作日,平均缩短了13个工作日。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本级行政权力清单已经制作完成并公布,共确定市级行政权力3732项。启动工商注册登记“三证合一”工作,5月起市本级登记注册的企业实现“一照一号”。“营改增”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出台了市本级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和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区域合作迈上新台阶。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建设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同时储备了82个区域合作项目开展对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北京大兴区和乌兰察布市合作产业园区新入驻企业5户。集宁海关正式开展报关业务,全市新增对外贸易进出口备案企业30家,共为4家出口企业免抵退税900万元。京蒙帮扶工作扎实开展。新一轮挂职干部已经到位,上半年,总投资1.87亿元的20个京蒙对口帮扶项目有序实施。
  (二)、今年上半年,面对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我市各级各部门依法强化收入征管,着力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了全市财政收支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
  1、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8922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551059万元的52.5%,同比增加27641万元,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300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416922万元的51.1%,同比增加3406万元,增长1.6%;非税收入完成7621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34137万元的56.8%,同比增加24235万元,增长46.6%,非税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6.4%。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0985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306218万元的35.9%,同比减少61517万元,下降35.9%。
  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3332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75436万元的44.2%,同比减少5022万元,下降13.1%;地税部门完成18505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350184万元的52.8%,同比增加7753万元,增长4.4%;财政部门组织的非税收入完成7083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25439万元的56.5%,同比增加24910万元,增长54.2%;国税、地税和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5%、64%、24.5%。
  分地区看,11个旗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8887万元,同比增加20933万元,增长9.6%。从总量看,集宁、丰镇、前旗位列财政收入总量前三位,分别完成89987万元、26267万元、21520万元,其他旗县的完成情况是:凉城19305万元、兴和16444万元、卓资15122万元、后旗13508万元、化德10444万元、四子王10104万元、商都8940万元、中旗7246万元。从增幅看,全市11个旗县市区全部实现了平稳增长,其中:前旗、集宁、凉城3个地区增长10%以上,分别为33.7%、15.5%、10.5%,中旗、卓资、商都、四子王、后旗、兴和、丰镇、化德8个地区增幅分别为4.7%、2.9%、2.5%、1.8%、1.5%、1.2%、0.2%、0.2%。从增量看,集宁增加12503万元、前旗增加5425万元、凉城增加1831万元、卓资增加424万元、中旗增加324万元、商都增加222万元、后旗增加204万元、兴和增加203万元、四子王增加174万元、丰镇增加52万元、化德增加21万元。从收入结构看,11个旗县市区税收收入完成192234万元,同比增加2528万元,增长1.3%。非税收入完成46653万元,同比增加18405万元,增长65.2%,非税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9.5%,低于全市非税收入占比6.9个百分点。
  (2)支出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289695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2538845万元的50.8%,同比增加45583万元,增长3.7%;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33768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308500万元的75.8%,同比增加81414万元,增长53.4%。
  分级次看,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77592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849072万元的20.9%,同比减少50332万元,下降22.1%。旗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112103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1689773万元的65.8%,同比增加95915万元,增长9.4%。
  分支出项目看,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8514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13067万元的65.2%,同比增加3124万元,增长58%;节能环保支出55232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104102万元的53.1%,同比增加18708万元,增长51.2%;住房保障支出65104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117600万元的55.4%,同比增加18704万元,增长40.3%;农林水支出完成195550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340371万元的57.5%,同比增加43782万元,增长2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5141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662462万元的53.6%,同比增加42100万元,增长13.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9249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181555万元的54.7%,同比增加11549万元,增长13.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342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28785万元的49.8%,同比增加1071万元,增长8.1%;交通运输支出82534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80695万元的102.3%,同比增加5205万元,增长6.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9395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197271万元的40.2%,同比增加914万元,增长1.2%;公共安全支出44868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85912万元的52.2%,同比减少1548万元,下降3.3%;其他支出27533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236288万元的11.7%,同比减少1493万元,下降5.1%;教育支出123650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331513万元的37.3%,同比减少18783万元,下降13.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6998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129991万元的90.0%,同比减少19457万元,下降14.3%;粮油物质储备事务支出1522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5219万元的29.2%,同比减少460万元,下降23.2%;资源勘探信息等事务支出20063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24014万元的83.5%,同比减少57833万元,下降74.2%。
  二、上半年我市财政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从先行指标看,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0.8%,回落21个百分点,比全区平均水平低6.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下降1.6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同比增长4.9%,回落20.9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仍然很大。
  2、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上半年,全市停产半停产企业58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6.5%;全市产销率为94.61%,较去年同期下降1.5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110户,亏损额7.96亿元,同比增加20.3%,亏损面持续扩大。大宗产品价格持续走低,6月下旬,全市重点调度的1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除水泥熟料、氢氟酸、PVA外,其余均同比下跌或持平,其中,镍铁同比下降3960元/吨、硅锰下降1000元/吨、高纯石墨下降4000元/吨,电石下降420元/每吨,影响了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导致部分企业持续亏损,勉强经营。加上金融机构慎贷、惜贷、抽贷,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更加凸显,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
  3、投资后续增长乏力。全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比去年同期减少28项,总投资减少543.8亿元,上半年开复工率下降1.3个百分点,完成投资减少8.8亿元,重大项目对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上半年招商引资项目减少13项,到位资金下降47.3%,除丰镇市和四子王旗外,其他旗县区到位资金均没有达到10亿元,招商引资项目严重不足。同时,经济总体下行导致投资者信心明显不足,投资注入不及时,项目建设推进缓慢,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后续增长压力持续加大。
  4、财政金融收支矛盾明显。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任务的52.5%,增长10.6%,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但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财政收支缺口100亿元,比一季度增加48亿元,收支缺口增大,收支矛盾加剧。
  5、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受市场以及开发商资金紧张、销售压力大等因素影响,截至6月底,全市房地产开发建设面积同比下降14.01%,完成投资下降55.46%,其中,新开工面积下降了79.28%;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86%,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下降10.06%。
  (二)财政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公共财政预算分项目支出进度不均衡
  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289695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数2538845万元的50.8%。分支出项目看,支出进度超过50%的支出项目有:交通运输支出102.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0.0%、资源勘探信息等事务支出83.5%、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65.2%、农林水事务支出57.5%、住房保障支出55.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4.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6%、节能环保支出53.1%、公共安全支出52.2%;支出进度缓慢的支出项目有: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9.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2%、教育支出37.3%、粮油物质储备支出29.2%、其他支出11.7%。
  2、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收入方面,受经济形势影响,企业运行困难,全市重点行业主体税收收入增长乏力,增收幅度下降,税收收入仅靠清理欠税和地方小税种拉动;支出方面,今年落实国家积极财政政策,除继续促进强农惠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减排、住房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外,新增调整工资等支出较多,特别是落实农牧区社会发展“十个全覆盖”政策,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献礼工程建设,必然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同时,市县两级政府偿债支出较大,加大了财政支出压力。由此可见,后半年财政收支矛盾将逐步凸显出来,全年财政收支形势严峻,资金调度将更加困难。
  三、进一步促进财政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1、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包项目责任制”,全力推动320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特别是列入自治区三级推进的44项重大项目建设。工业方面,重点推进察右后旗蒙维年产25万吨醋酸乙烯和10万吨特种PVA、前旗木材加工综合示范基地、商都县陶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能源方面,着力推动京能集宁2×35万千瓦和兴和宏大2×35万千瓦热电项目建设进程,争取年内建成投产;努力做好能建投旗下营2×66万千瓦、兴和2×66万千瓦自用火电项目优选工作,争取列入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度火电建设规划。交通方面,加快乌兰察布市民用支线机场、国道512线凉城-丰镇公路、白音察干至呼和浩特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民生社会方面,深入推进中旗辉腾锡勒景区开发、老年病康复专科医院、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加快项目审批的有利时机,全力对接好国家重大工程包和自治区70周年献礼项目。建立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台账,加快办理相关手续,督促项目尽快落地建成。目前,全市53项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中,还有6项未完成审批手续。下一步,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这些项目审批,对集宁京能热电供热机组、凉城岱电三期等5项属于上级审批的,要抓紧完善前期手续,争取尽快批复;对凉城天然气管道等属于我市审批的项目,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绿色通道”进行联审,力争尽快审核办结。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近期,中央拟增加投资505亿元,重点用于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粮食仓储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矿区搬迁改造、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做好这些领域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同时,用好税收优惠、奖励资金、转移支付等手段,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建立并完善PPP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自治区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建设运营PPP模式项目库,做好PPP项目的及时发布,多措并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
  2、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稳定企业生产经营。落实好市政府出台的贯彻自治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八条措施实施意见,继续执行电力综合政策,争取更多企业列入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落实减收企业自备电厂系统备用费,推行电厂园区直供电模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采取“分类指导、一企一策”的措施,对全市停产半停产的58户企业,逐一确定复产方案,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对市场较好、价格较稳的215户规模以上盈利企业,要创造条件保障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增产增效。对已开复工的蒙维二期、京能电厂、兴和电厂以及旗下营电厂等大项目,要盯住不放,争取进度,千方百计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加大企业融资力度。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的若干意见》及我市贯彻意见精神,对在自治区、上海等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成功并实现融资的企业进行奖励,进一步推动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全面深入推广“助保贷”等创新性金融业务,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用于“助保贷”融资业务,争取到年底将“助保贷”业务范围扩大到6个旗县市区。同时,积极向上争取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争取自治区设立的协力发展基金和转续贷基金,解决企业生产流动资金短缺的实际困难。
  加快信息产业建设步伐。培育云计算信息产业,推动与中国电信公司乌兰察布分公司《“互联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依托协议开展教育、医疗、交通等多领域的合作,快速推动“互联网+”战略在我市的落地实施。
  3、继续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推进三个交易中心建设。重点协调推进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三线一站一场、煤炭生产运输清洁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和与曹妃甸港口集团的合作,推进“找煤网”项目落户我市,加快西北煤炭电子交易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乌兰察布马铃薯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筹建,康泰惠民园农副产品等电子交易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土牧尔台制革基地和鑫源通皮件加工产业孵化园启动运营,举办皮革产业招商推介会。加快集宁区、察右前旗木材加工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夯实园区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入园企业,实现木材加工物流产业快速崛起。
  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抓住我市旅游黄金期,深入挖掘察哈尔文化、皮革文化、草原文化内涵,推出一批极具乌兰察布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线路。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工程,年内争取推出乌大张旅游一卡通业务。畅通中俄蒙旅游合作通道,配合自治区做好中俄蒙“茶叶之路”旅游联盟工作。继续推进全市旅游道路建设,完成全市500块旅游标牌标识工程等建设任务。同时,运营好旅游投资集团,探索PPP模式开发旅游资源,激励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抓好岱海旅游区综合治理提升,打造精品献礼工程。继续推进葛根塔拉、辉腾锡勒、苏木山、察尔湖等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各项工作,建设好京津冀沪等城市休闲度假后花园。
  积极培育四大新兴产业。推动现有民办养老院提档升级,加快乌兰察布医专与福瑞药业合作建设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基地建设,探索开展“季节性”、“度假式”养老模式,以乌兰美为基础,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大力发展医疗服务,联手知名医院和专家,开展特色门诊,提高影响力,扩大服务半径。尽快完成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培育和打造健身活动品牌,塑造体育活动精品,逐步形成“一地一品”、“一地一特色”的体育健身活动格局,促进体育市场消费。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积极争取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项目、大项目,出一批好作品、新作品。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宣传落实《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乌政发〔2015〕59号)文件精神,执行好公积金贷款购房政策、住房交易契税、各种手续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举全力促进住房消费。鼓励棚改货币化安置,盘活存量房。借助住宅产业化基地和集宁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吸引外来人口落户,增加刚性需求数量。
  4、促进农牧业稳定发展
  努力实现种植业好收成。加大气象预警,做好中耕培土、追肥、病虫害防治,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增加节水灌溉面积。同时,持续扩大设施蔬菜种植规模,完成新增2万亩、确保达到80万亩的冷凉蔬菜建设任务。
  促进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积极帮助养殖企业和农牧户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深入推进四子王旗东达獭兔养殖、雏鹰生猪养殖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双汇、民丰、赛诺等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对接协作,不断扩大优势畜种规模养殖,确保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任务全部完成。
  做好农畜产品销售工作。针对下半年农畜产品价格可能继续走低的问题,重点巩固和稳定已有的市场和客户,及早签订销售订单,实现农超对接、农厂(机关)对接、农校对接;组织种养大户和农牧户,及时清理维修现有的仓储设施,鼓励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建设储窖,增加马铃薯存储规模,提高自我规避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扶持加工企业增加产能,最大限度消化低等薯。加大宣传力度,打响乌兰察布品牌。利用中国马铃薯大会、内蒙古第三届绿博会等大型节会的机会举办推介会、洽谈对接会,宣传乌兰察布农畜产品,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千方百计促进农畜产品销得出、销得好。
  5、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对于国家级、自治区级改革试点任务要主动作为,切实推进水利综合执法、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标准化、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改革试点工作,力争拿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成果。加快推进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作用的改革事项。抓好教育三项改革、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模式、农村牧区民生服务互联互通、电子商务、“三证合一”和信用体系建设等改革工作。
  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加快“三篇文章”实施步伐,紧抓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建设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持续深入推进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积极参与京津冀产业分工协作,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保障首都、服务首都中融入首都经济圈。将木材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作为重点,加大与俄蒙欧的合作力度。有序推进集宁海关监管场所、乌兰察布市机场临空产业园区建设,争取与蒙方就开通善丹呼日勒口岸达成合作意向,并将善丹呼日勒口岸开设列入自治区和国家口岸“十三五”发展规划。
  持续推进招商引资。继续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关于继续兑现原有各项优惠政策的决策和部署,暂缓清理各项优惠政策,确保以前承诺的优惠政策继续实施,为招商引资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同时,重点紧盯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产业转移信息,发展飞地经济,制定落实针对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具体招商活动计划,瞄准重点地区,选准重点对象,实现精准招商。发挥京蒙帮扶合作平台作用,在共建园区建设、重点园区招商、重点产业招商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成效。最后,还要切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在抓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基础上,下半年要集中力量,认真谋划好各地各领域“十三五”时期的各项重点工作。按照市政府文件精神中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点内容和进度要求,各旗县市区要统筹抓好本地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市直各部门要切实按进度推进1个总体规划和92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我市下一步发展做好谋划。
  (二)采取各项措施,确保完成全年收支任务。
  从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来看,受我国经济下行的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形势短期内不会有较大变化,从而全面完成今年的收支任务难度较大。为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共同努力,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全年收支任务,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和收入征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密切把握宏观经济走向,财税部门要深入分析税收收入形势,全面落实年度预算,深挖税源潜力,强化税收收入征管,防止跑冒滴漏,坚决抵制抓大放小,认真研究清理企业欠税的办法,采取切实有效清欠措施,加大欠税清缴和税收稽查力度,严格控制税收优惠,建立健全协税护税机制,确保税收应收尽收。要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努力增加非税收入。
  二是要落实好增收的各项措施。各级各部门要在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和强化现有税源监控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关于强化税源培植和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要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努力培育新的骨干财源,拓宽财政增收渠道。
  三是调整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求。在税收收入放缓,财政收入低增长的情况下,各地要转变支出管理思路,突出重点,量入为出。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28条配套措施,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坚持“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保重点项目”的原则,充分履行好财政调控、保障和服务的职能,集中财力确保法定支出、重点支出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并要统筹兼顾其他各方面支出需求,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各方面的正常运转。
  四是要继续加快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各地区要按照转发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支出进度的紧急通知》(内财办库〔2015〕51号)文件提出的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方案,抓好支出预算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加快资金拨付。同时,要对于预算执行不力的地区,采取通报和约谈等多种方式,督促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