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旗县区动态

卓资县农业综合开发推行 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农业的调查的调研报告

  2016年,卓资县种植各类农作物63万亩。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这些作物的单位种植面积普遍扩大几十倍、上百倍。规模化种植,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土地条块分割、分散经营的传统格局,实现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有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今年全县农业总产量预计达到1.6亿斤,比上年增产两千万斤。 农民从土地上得到的收益,较上年增加18%以上。

  卓资县人均耕地5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后的一个时期,每户农民平均承包责任田不到20亩。条条块块,以埂为界的零碎农田,不仅施展不开大型农业机械,而且连喷灌、滴灌等现代化水利设施都无法安装。零星经营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县农牧业局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奋斗目标,大力开展以现代化农业为主的土地整合。采取的措施,一方面与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手,在各开发区设计、架设了高、低压线路,增加了节能变压器。新打、配套了机电井,埋设了“PVC”地埋管网。按照农田林网化实施方案,栽植了防风固沙林带。并对农田全部作了土壤测试配方处理。各乡镇党委政府集中力量,对项目区的中低产田进行了全面改造。修筑了田埂,修整了道路、桥涵,平整了土地。另一方面是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坚持“稳定承包权,明确使用权,放活经营权,维护收益权”的原则,积极鼓励农民对内建立联户经营的合作社,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路子。对外实行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采取的形式有股份合作型、订单合同型、农户互换型等。通过以上几种流转模式的推行,农业区的土地实现了四个转变:土地经营模式由条块分割分散经营逐步向集中连片经营转变,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运作;发展方式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实现了设施农业的高效集中经营;农民增收渠道由单纯依靠土地增收向依靠二、三产业多渠道增收转变,推进了农民增收的非农化、多元化;农民身份由职业农民向兼业农民和城市居民转变,实现了农民角色的转换。2016年农业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等流转土地30万亩。农民每出租1亩土地,按土地等级收取200元或260元租金,承包权仍归农民所有。

  农田的化零为整,农业基础条件的根本性优化,为发展现代农业铺开了通道。几年来,乌兰察布市民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卓资县资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纷纷与农民签订转租合同,其中民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转租土地2万余亩。在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条件日臻成熟的同时,各龙头企业实行资金、技术扩张,在县农牧业局的支持、配合下,配置了拖拉机、链轨车、翻转犁、播种机等,购置了收获机、中耕机、喷药机、施肥机、杀草机、GPS导航仪等大型现代化农机设施、设备。利用机械,民丰公司开展了万亩马铃薯种薯繁育种植。资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转租土地两千亩开展了马铃薯、甜菜、豆类种植。富民合作社、永利公司等开展了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规模化设施农业种植。星晨、绿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规模化西蓝花种植等。卓资田野上,机械化作业彻底代替了畜力耕作、人工耕作。广袤的田野,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农作物。2016年,全县规模化种植小麦6万多亩,玉米10万多亩,马铃薯22万多亩,蔬菜5万多亩等。

  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县农业大丰收,带来了农民经济大增收。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区十八台镇连片种植的甜菜亩产超过1万斤。大榆树乡西壕堑、五里坝、阳坡子等采用机械化作业连片种植的莜麦,亩产达到480斤。麻地卜村采用高垄宽幅、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和机械化作业种植的“克新1号”、“夏波蒂”等马铃薯,亩产达到7000斤。全县采用机械化作业建起的4个标准化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农场,种薯繁育面积两万余亩,亩产量达到2.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