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前提,加快财政法制建设步伐是实现财政振兴目标的法律保证,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国目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要求,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有完备的法律来规范。作为财政部门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显然决定了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财政工作必须全面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严格依法理财、以法治财、依法行政。党的十九大以来,化德县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两个转变、两个提高”为目标,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紧紧围绕财政改革与发展,坚持财政法制宣传教育与财政中心工作相结合,解放思想,勇于开拓,财政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为促进依法理财、建设法治财政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成效
(一)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迈进了新步伐,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不少同志对影响自己的与本职相关的法律法规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行业与岗位法律的宣传教育取得了新突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蔚然成风,领导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二)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使命感与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依法治财工作的基本思路得到更加清晰,使我们的财政各项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从而也有效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
(三)狠抓普法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学法用法的氛围。抓住重点,分类普及,因材施教,纵深推进,针对不同的普法对象重点进行。引导广大干部学习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预算法、行政许可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重点在于提高财政干部的法律意识,做到“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不了的问题找法”。
(四)不断创新,全面推进普法依法理财工作。进一步加大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的力度,将法律教育贯穿于整个财政工作的各个环节,使之互相渗透,互相带动,互相促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观念,工作机制,工作方法。重点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龙头”,岗位行政这个“难点”,不断创新,紧跟形势,贴近群众,新鲜活泼的依法理财载体,把法制宣传与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相结合,与解决热点、难点相结合,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理财。
(五)实行依法执政,构建全方位依法理财的新格局。紧紧围绕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水平、依法执政能力展开工作。首先是建立“三项制度”,领导班子定期学法制度、法律资格考试制度、依法决策工作机制。做到广泛调查研究,听取有关单位意见,然后认真组织实施。其次是强化依法行政,以民主法治、责任、廉洁政府为目标,重点抓好“三个环节”。意识规范行为,从行政许可的主题、事项、收费三个方面入手,严格依法界定;三是强化政府公开,明确其原则、内容、形式和程序;四是狠抓依法监督,明确行政过错行为追究的范围、方式、程序。这样,使我们的行政执法行为真正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从而优化了财政执法的环境,使财政行政执法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财政法制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规范财政活动的重要法规还没有出台,已出台的有的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以身试法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还十分严重。一些财政职能被肢体,管理弱化。主要表现在少数非财政部门行使财政职能,如一些部门起草的法律、法规中常常夹带设立基金、增加收费项目、规定总收入或支出的比例、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条款等,这不仅肢解了财政职能,也造成法律、法规之间相互矛盾,不利于财政法律、法规的统一和贯彻执行;一些财政管理收入的职能弱化,很多支出也是部门基数化,很难量入为出,统筹安排;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越来越多,不仅加重了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同事也干扰了正常的社会分配程序。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有法不依,有法不严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并没有遏制偷税、骗税和财政收入流失的现象;会计法规和财政法规并没有彻底解决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目前的财务会计程序混乱状况不容忽视,一些企业和单位甚至造假账来逃避国家法规的约束;预算法的出台并没能完全规范单位预算支出的混乱行为,也没有解决财政预算的软化问题,再加之传统的理财观念没有得到大的改观,现金的管理手段规范的工作程序和严格的执法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充分地说明了严格执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财政法制的健全和完善。
三、应对措施
依法理财,就是按照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坚持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积极推进理财管理的法制化,尽快建设“法治型”财政。
(一)树立依法理财意识,抓好财政普法活动。既要内抓依法理财,把照章办事作为每一个财政人的自觉行为,贯穿于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又要外抓普法宣传,真正将财政部门承担的普法任务落实到位,使财政法规普及到城乡各个角落,营造财政工作良好环境。
(二)财政部门的普法活动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内外结合,在加强对本系统内干部职工的财政法制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对全社会的财政法规宣传,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普法网络,形成齐抓共促财政法制工作的氛围。二是点面结合,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根据不同时期和分工的不同,有重点、有针对性进行财政普法宣传,做到有的放失、讲求实效。三是学用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学法用法,既要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又要提高执法人员的政策法律素质和业务知识水平。
(三)致力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必须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首先,要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职工工资、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农村低保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的及时、足额发放。其次,要继续加快推动新型农合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改革步伐,切实加大对扶贫工作力度,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严肃财政执法,调高执法水平。每一位财政干部都要加强业务和财政法律制度的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财政法律制度,严格按财政法律办事,做到主题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努力提高财政行政执法水平。要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提高执法效率,切实解决执法不力、职责不清或超越法定权限的问题。要狠抓财政执法队伍,坚持不懈地抓好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律政策教育和岗位业务培训,切实提高财政执法人员的依法办事能力。
(五)知法是守法的前提条件,不知法就不可能严格守法和公正执法。因此,我们必须抓好法制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财政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实现依法理财、依法治财奠定思想基础。经过普法教育,财政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正在逐步树立。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人民的法律意识目前还不很高,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坚持不懈地搞好财政法制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逐步做到人人知法、懂法、用法、守法。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依法理财、依法治财是每个财政执法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相信,只要财政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行政、司法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只要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忠于职守,我们一定能进一步搞好财政法制建设,为振兴财政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