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合同作为PPP项目的基石,是各方合作条件的结论,是各方执行项目的依据,是各方发生争议的裁判。集宁区财政局在系统对PPP项目合同要点学习、研究后,将秉持合法、公平、完整、动态的原则,对集宁区PPP项目合同进行审查管理。
一是,了解PPP项目合同法律属性。PPP从行为性质上属于政府向社会资本采购公共服务的民事法律行为,构成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二是,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风险分配。财金[2014]113号文件上表明,原则上,项目设计、建造、财务和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等风险由政府承担,不可抗力等风险由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共同承担。
三是,合作期限的设置。合作期限的确定,“不低于10年”的规定应当强制适用;“最长不超过30年”的规定可适当突破。可设单一固定的期限或建设期和运营期分别独立设置。合作期限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延长和续期。
四是,审查项目用地(国有土地权)取得方式。财金[2016]91号规定,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除公共租赁住房和政府投资建设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可以作价出资方式供应外,其余土地均应以出让或租赁方式供应,及时足额收取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国发办42号文,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租金收入参照土地出让收入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五是,PPP项目前期工作。尽职调查项目建设资料、资产状况、运营数据、债权债务状况等,确定纳入PPP项目范围的资产。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实施方案应依据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论证文件编制。
六是,项目建设期内容。建设项目总投资、建设期利息及流动资金的概算,完工验收或竣工验收的主要方面的确定,以及验收成果出具的相关政策文件。
七是,项目运营责任划分。社会资本方需承担购买运营期保险、履约担保;编制应急预案、运营维护计划、经营计划、年度运营情况报告,报政府备案;编制运营维护手册并报政府方审查等责任。政府方需承担行政监管、履约情况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中期评估的责任。
八是,确定项目回报。项目回报采用PPP付费机制加绩效考核。其中PPP付费机制分为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财金[2019]10号文规定,建立完全与项目产出绩效相挂钩的付费机制,不得通过降低考核标准等方式,提前锁定、固化政府支出责任。
九是,违约赔偿。区分一般违约责任和重大违约情形,及其相对应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
十是,项目移交工作。需审核移交的权利、移交的内容、移交的方式、移交的条件和标准、移交的程序、移交的风险配置。